【2022世界杯投注】致敬科技“追梦人”!

发布时间:2024-05-31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作者:王丽丽 江斌伟 王璇 李宁艳 浏览次数:10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丽丽 江斌伟 王璇 李宁艳

他们中,有奔走于田间地头,致力于农业生产、农民丰收的农业科技专家;有将大丝束碳纤维带进新疆,填补新疆碳纤维新材料领域生产空白的企业科技工作者;有在戈壁滩上撬开“沉默”的油气管道,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生产的女科技工作者……

在他们看来,自己并不“特别”,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创新,都只是他们的“日常”。他们在这种求新求变的日常中,寻找乐趣,践行责任,追梦的脚步不停歇。

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跟随部分优秀科技工作者追梦的脚步,共赏他们眼中最美的风景。

周龙:建“科技小院”,让“希望的田野”遍地开花


周龙(左一)正在果园里为种植大户开展现场授课。受访者提供


在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西沟乡雷家沟村的一处“科技小院”,是自治区万名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首席专家、世界杯投注地址园艺学院教授周龙带着一群大学生,亲手建起的。

“手把手带着农民干,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希望的田野’遍地开花。”长期从事新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和栽培生理研究的周龙说。

新疆是农业大区,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对新疆来说是当务之急,不断涌现致富金点子的“科技小院”,是新疆推动农业现代化、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迈进的重要一步。

“对于学农的大学生,做学问要在田间地头”、“研究农业必须建立自己的资源圃”、“研究再高端,产学研用衔接不紧密也无用武之地”……

怀揣这些想法,2023年度“最美科技志愿者”的周龙利用农家小院建起了一座座“科技小院”,带领农民引进适合高纬度、高海拔、高寒、“三高”地区栽培的林果新品种,一改当地只能种洋葱、土豆、小麦和玉米单一农作物的局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周龙常对学生说:“学农的学生不能埋头在实验室做实验,要到基层和农民生活居住,才能真正了解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渴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每年,周龙都会带领团队前往这座“科技小院”开展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习,与农民面对面。

多年工作中,周龙不仅领着农民干、还要做给农民看,常年带领团队奔赴生产第一线,开展新品种推介推广、精深加工以及产业经济等全产业链系统科技服务。

在现场实操示范过程中,周龙会带着学生对遇到难题的种植户实行“点对点、一对一、一站式”服务,让“爱农知农、强农兴农”落在实处。

2020年,周龙还带领团队建立葡萄新品种科技示范园130亩,在新疆五大鲜食葡萄栽培区引进和推广鲜食葡萄户太八号、阳光玫瑰、妮娜女皇、新郁等20多个品种,进行新品种生态适应性、栽培技术和果实品质调控方面的研究与示范,避免了种植户对新品种的盲目引种和生产中技术不配套的现象。

“科技小院是把‘实验室’和‘泥土地’紧密相融,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切实帮农民解决具体难题,让农民通过科技致富过上好日子。”周龙说。

张永明:探寻“新材料之王”碳纤维的巨大能量


张永明。受访者供图


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有多大能量?25K大丝束碳纤维又有多大的能量?

从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制和生产管理近40年的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新疆优秀科技工作者张永明最有发言权。

碳纤维在现代制造业中应用前景广阔,被誉为“工业黑色黄金”。25K大丝束碳纤维,是指每一根丝束都有2.5万根纤维,被称作“25K黑金”。

可别小瞧这细细一束,其中包含了2.5万根含碳量在95%以上的碳纤维。它们看似柔软顺滑,实则却是全能选手,不仅强度高、密度低,还耐高温、抗腐蚀,在高铁动车、飞机部件、新能源等领域都能见到碳纤维的身影。

张永明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中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用近40年的专注与匠心,致力于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制和生产管理,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地方重点专项,实现了碳纤维材料从无到有、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从部分替代到国产升级的重要突破。

为了不断挖掘碳纤维的能量,张永明不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成立了产业创新研究院,通过项目攻关实现提升碳化运行负荷与产品质量,提高碳纤维模量与原材料转化率,稳定长周期生产运行,开拓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

作为公司技术掌舵人,张永明主持了自治区重点项目“年产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从项目策划、设计、方案、设备、调试到试产达产,带领团队夜以继日,9个月时间一期年产6000吨项目已完成工艺贯通、质量稳定、产能提升到稳产高质,不仅填补了新疆碳纤维新材料领域的生产空白,而且创造了碳纤维行业建设投产量和产周期最短的奇迹,特别是25K大丝束低成本化风电风电专用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的突破。

2023年8月,由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新疆大学共同完成的“风电专用碳纤维规模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标志着新疆隆炬在碳纤维新材料技术自主研发上实现新突破,碳纤维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乌鲁木齐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科研永无止境,这辈子要将碳纤维的研发做到底。”张永明说,公司将持续加大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发投入,引进高层次科研人员,发挥隆炬人才、装备、市场的优势,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搭建创新与产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桥梁,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攻关,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高秋英:守护戈壁油气管道健康的“医生”


高秋英(中)与团队成员在现场查看加热炉封头表面积垢情况。受访者提供


在2024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新疆主场活动分享结束后,荣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的高秋英,立即回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公司的工作岗位。

“公司还有很多活和防腐问题等着我和我的团队去攻克。”高秋英说。

作为中国石化西北油田极端苛刻环境油气田腐蚀防护团队负责人,高秋英始终坚持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与团队成员一起践行科学家精神。

在高秋英看来,防腐工作与中医理念刚好契合,要从源头防、从过程控、抓重点治,方能措施对症,守护好油气生产的生命线。

今年42岁的高秋英带领的团队是以“高秋英巾帼专家创新工作室”为核心的团队,曾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和中国石化43项防腐攻关项目并获奖,授权专利39件……在茫茫戈壁之上,她不断刷新着新成绩。

20年前,高秋英硕士毕业后放弃了留校工作,主动选择进入西北油田,走进神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扎根戈壁油田深井、耕耘防腐技术。

工作第五年,油田有了独立的防腐专业研究,高秋英参与的第一个防腐项目是对油田整个塔河油田进行腐蚀风险等级划分和预测。拿到这个关系到油田开发提质升级的项目,那时的她与同事天天在戈壁上四处收集数据。

团队以极端苛刻环境油气田腐蚀防护为名,是因为西北油田所辖油区特殊的油藏埋深和成藏环境:井深平均6500米,最深高达8400米,超深带来了超高压、超高温;原油矿化度高,富含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介质,腐蚀性强。

油气管道首选管材硬度高的碳钢在这样的环境下,管道寿命不到5年。团队成员反复试验确定了铜和碳钢的最佳比例,成功研发含铜抗菌碳钢管,有效降低管材在有细菌特殊油气环境中的点蚀速率。

她带领的团队参与的项目从油田项目做到中石化先导项目,科研投资从上百万元到几千万元,项目越做越大,技术越做越高端。

作为团队带头人,高秋英一直认为,如果不能敢为人先,不但对不起来这片沙漠的初衷,也对不起团队过半数以上的女性成员。

创新需要突破、成果更需传承。作为团队负责人,高秋英如今将工作重点慢慢转移至技术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希望在传承创新中实现新突破。

“现在,我们的方案不只应用在新疆沙漠里的油田,也推广到了类似工况的兄弟油田,甚至走向了国际,真正做到了治疗管道于‘未病’。”高秋英说。


编辑:杨森林 尹雪  审核人:赵晓露

友情链接

  • 智慧新2022世界杯投注
  • 官方抖音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新闻网移动版